後疫情時代的骨質疏鬆症照護,與探討骨質疏鬆症治療瓶頸

後疫情時代的骨質疏鬆症照護~2面向分析骨質疏鬆治療瓶頸

骨質疏鬆症也是一種需要治療的慢性病

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現,對於人們生活有著極大的改變,從一開始的隔離,外出戴口罩,以及大幅度減少社交等,而經過了三年的時間,走向了解封,逐步回到了原本的生活,然而這三年的時間,因著生活的變化,對於健康狀態也有不小的影響,其中也包含了骨質疏鬆。在疫情期間減少外出,民眾的運動顯著減少,久坐的情況增加,有效的日曬也明顯變少,另外原先已經有骨質疏鬆症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擔心染疫風險,中斷了原有的治療,這幾項因素都會使的骨質密度變差,增加骨折風險,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後疫情時代的骨質疏鬆症照護進而預防骨折的發生。

目錄

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與骨折的發生率

骨質疏鬆症是慢性病的一種,罹患骨質疏鬆症之患者後續骨折風險顯著提升,評估骨質密度的T-score,每減少1之骨折機率將會增加一倍,關於骨質疏鬆症之盛行率,依據2015-2018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資料顯示,50至64歲民眾為5.7%(男性4.6%、女性6.8%),65至74歲民眾為12.3%(男性5.7%、女性18.3%),75歲以上民眾為24.5%(男性19.4%、女性29.3%),從數據上可以得知,年齡增加以及女性皆是骨質疏鬆症較高風險族群。在另一台灣骨質疏鬆症研究中顯示,50歲以上民眾,四分之一男性以及三分之一女性有著骨質疏鬆症。而因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的脆弱性骨折,台灣的骨鬆性髖骨骨折之發生率,於亞太地區是最高,而全球則排名第九,依據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推估,從2010到2035年,每年髖骨骨折的人數將增加至2.7倍,也就是每年約有50,421人發生髖骨骨折,因此骨質疏鬆症的照護以及骨折的預防是刻不容緩。現有慢性病中民眾所熟知的是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然而骨質疏鬆症在老人常見慢性病中的調查,是於前五名中,而女性則為第三名,為提升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重視,近年提倡口號為「三高一低」,除了三高外,一低是為低骨密。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

骨質疏鬆症過往的定義是以骨質密度不佳做為標準,然而後來發現有不少病患骨質密度數值不錯,但一跌倒就發生了骨折,然而骨質疏鬆症治療最重要的核心,是在預防後續骨折的發生,也因此單純依照骨質密度做為定義標準似乎不太合適,後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將骨質疏鬆症的定義調整為依照「骨強度」(bone strength)來進行評估,骨強度包含了骨質密度與骨品質,在既有的骨質密度條件上,追加了骨品質這一項。骨品質是指骨骼的組成、排列和結構,骨品質較佳的骨骼,在同樣骨質密度下,骨折的機率較低,會影響骨品質的因素有多項,包含了糖尿病、副甲狀腺素亢進、性腺功能低下、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身體活動不足、長期類固醇使用、癌症化療藥物使用、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等。關於骨品質的評估,現有的相關檢查方式較少,目前較常使用的為骨小樑分數(Trabecular Bone Score, TBS),這是在做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DXA)進行骨密度的檢查時,能夠一同分析骨小樑分數,分數的標準為1.35以上算骨品質好,1.20到1.35算骨品質有開始比較差,1.20以下算是骨品質不佳,透過骨質密度與骨品質兩項共同評估,能更充分了解病患骨折的風險。關於骨品質的更多資訊可以參考「骨品質的重要–骨質密度好但還是2次骨折的真相」這篇。

骨質疏鬆症自我評估

關於骨質疏鬆症的照護,目前全世界治療率皆是偏低,歐盟的資料分析,治療率落在60至85%,美國的研究顯示,即便發生骨折,有接受骨密度評估的比率也僅有22%,換而言之,大部分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並未受到良好的評估與治療,然而倘若未有相關治療預防骨折,一旦髖骨骨折發生時,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長期失能的比率為30%,無法獨力行走為40%,而一項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功能喪失的比率高達80%。若為提升骨質疏鬆症之治療率,第一步驟在於提升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相關意識(awareness)。除了向民眾宣導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另一方式可向民眾推廣自我評估的方法,第一個方式為使用亞洲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 OSTA),計算式為使用年齡減掉體重的數字來判斷,結果小於0為低風險,骨質疏鬆的機率約為3%;0至20為中風險,骨質疏鬆的機率約為15%;大於20為高風險,骨質疏鬆的機率約為60%以上。目前骨質疏鬆症學會所出版的2021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中,所提到的工具是依據OSTA微調整的,台灣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 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Taiwanese (OSTAi),[年齡(歲)–體重(公斤)]x0.2,計算結果2以上定義為高風險(骨質疏鬆機率約60%),-1以上而小於2則為中風險(骨質疏鬆機率約15%),小於1為低風險(骨質疏鬆機率約3%)。上述兩項公式皆可使用,可依據民眾之接受度進行選擇。詳細內容請見「體重太瘦導致骨質疏鬆原因大解析~20法則快速算出你的骨鬆風險」。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除了對於骨質疏鬆症的自我評估工具外,另一項可以使用的工具為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這一項工具是由世界衛生組織開發,用於推估未來十年發生骨折的風險,實際使用方式可於網路上之搜尋引擎輸入「FRAX」即可找到此項骨折風險評估工具,或是點擊這裡(FRAX網頁連結)。依據網頁上的問題,填入各項臨床因子,包含了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過去骨折史、父母髖骨骨折、目前吸菸、類固醇使用、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史、續發性骨質疏鬆症病史(包含第1型糖尿病、成年人成骨不全症、長期未治療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性腺功能低下、早發性停經、慢性營養不良、吸收不良、慢性肝臟疾病等)、每日飲酒3單位以上,若病患已有接受DXA骨質密度檢查,則輸入股骨頸的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數值,便可計算出結果。結果包含了兩項,髖骨骨折機率以及主要骨鬆性骨折的機率,主要骨鬆性骨折是指包含四個部位,臨床性脊椎、髖骨、手腕、肩膀骨折,髖骨骨折機率3%以上或主要骨鬆性骨折20%以上為高風險,髖骨骨折機率1.5%至3%或主要骨鬆性骨折10%至20%為中風險,髖骨骨折機率低於1.5%或主要骨鬆性骨折低於10%為低風險,高風險的病患建議應進一步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

骨質疏鬆症藥物順從性

第二個提升骨質疏鬆症照護品質的重點是提高藥物順從性(adherence),也就是規律治療的比例。以口服骨質疏鬆症藥物為例,若是以藥物順從性>90%為比較基準,當藥物順從性降至80至90%時,骨折機率增加9%,50至80%時骨折機率增加18%,當小於50%時骨折機率則會增加21%,由此可以得知藥物持續治療的重要性,一旦順從性降低時將會顯著增加骨折機率。雖說骨質疏鬆症治療的目的在於預防骨折的發生,然而於治療過程中民眾較難直接有感治療的成效,如高血壓治療後可以透過量測血壓得知,糖尿病治療後三個月測量糖化血色素可以得知治療情況,民眾可以透過較近期的指標監測做為回饋,進而提升藥物順從性,但骨質疏鬆症的標準評估是DXA骨質密度檢查,一般兩年檢測較能發現是否有顯著變化,較長的追蹤期間隔,民眾缺乏有效的資訊回饋得知治療成效,藥物順從性將會受影響,以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為例,過往研究發現三個月後持續使用的比例僅剩下五成。為了提升藥物順從性,可進行骨代謝指標(bone turnover marker)的監測,常見的檢測項目分成兩類,第一類骨合成指標,如osteocalcin、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SAP)及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P1NP);第二類骨吸收指標,如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CTX)及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NTX),使用方式可於病患治療前進行第一次檢測做為基礎,於治療後再次抽血進行前後比較,舉例來說在以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進行治療的前後皆抽血,若P1NP降低38%以上,CTX降低56%以上,這時就可以得知藥物有確實發揮效果讓骨代謝速度下降,針劑類藥物也可進行監測骨代謝指標,做為短期治療變化的參考。

重點結論

骨質疏鬆症雖盛行率高,然而目前治療率並不高,即便已經DXA骨質密度檢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後續接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比例較低,另縱使已開始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患者,持續穩定接受治療的者也並不高,兩相因素相加的結果,骨鬆性骨折的患者也會明顯的高,為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於後疫情時代除了倡導「三高一低」概念,強化民眾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醫療端可推廣骨質疏鬆症自我評估,包含FRAX以及OSTA工具,讓民眾平時能自我評估,了解自身風險,另對於需要治療的個案,更加積極治療並且應提升病患的藥物順從性,多管齊下期盼預防未來骨折的發生。

分享這篇文章
快速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透過三篇相關研究論文可以知道,得過流感後,不代表就免疫,不代表有無敵星星,仍然是有可能流感再感染。

流感再感染:揭開無敵星星的真相3大關鍵

中過流感之後的無敵星星有多久? ❇️最近媒體報導了中國爆發大量呼吸道感染潮,衛福部網站也提到了這次感染有許多種病原體,像是流感、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新冠病毒等,有對阿北阿姨憂心忡忡的討論到

閱讀更多 »
打流感疫苗研究發現還能同時減少心臟問題以及減少中風,一舉數得,建議大家應接受疫苗接種,至於像阿北說的,人生沒有什麼大感冒過,沒有嚴重重症過,因此不用施打這個理論,其實想說的是,「人生有些事,沒辦法等有第一次才來考慮避免第二次,是不會再有機會的。」

給我1個打流感疫苗的理由!保心護腦一次實現

❇️十月開始是流感疫苗開始施打的季節,對於每位看診符合資格的,我都會固定詢問一下要不要看診當日也打流感疫苗呢,有位阿北聽到流感疫苗,笑著說「醫師感謝關心啦,不用啦,打那個流感疫苗要幹麻,人家說打疫苗是

閱讀更多 »
焦慮症的症狀有很多,除了喉嚨卡卡的之外,從頭到腳都可能會有相關症狀

焦慮的6大症狀與關鍵1口訣改善症狀

喉嚨卡卡的也可能是焦慮造成 ❇️有位60多歲的阿姨,面色沈重的走進診間「醫師,我不知道要看什麼科了,我該看的都看過了,我喉嚨一直覺得卡卡的,好像有東西在那,我很擔心是癌症,但是該做的檢查都有做過,胃鏡

閱讀更多 »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骨骼健康的疾病

為什麼會骨質疏鬆~1分鐘了解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會有什麼症狀 骨質疏鬆症一般而言,患者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第一次被診斷骨質疏鬆症經常是在發生骨折後,骨質疏鬆症定義是骨質的流失造成骨骼強度不足,容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部分

閱讀更多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