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更新日期:2025-03-15
三酸甘油酯為什麼這麼敏感?
幾天內就可能影響血脂!
目錄
前陣子門診有位30歲左右的先生,因為抽血報告顯示三酸甘油酯(TG)過高而感到相當困惑(標準是150mg/dL以下,他的報告是417mg/dL)。他說:「我平常吃東西都很控制,只有這禮拜出國玩吃比較多,為什麼會這麼高啊?」其實,三酸甘油酯對「近期飲食」非常敏感,即使只改變三到五天的飲食模式,都可能明顯影響抽血檢測時的結果。
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了解相關研究,看看三酸甘油酯到底有多「敏感」,以及短期飲食如何影響你的抽血結果!
第一篇研究
3 天低脂飲食對三酸甘油酯的影響
研究背景與設計
研究目的:探討短期低脂飲食對第二型糖尿病並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的代謝控制、胰島素敏感度、血脂和脂肪細胞激素是否產生變化
研究設計:為期 3 天的「低脂飲食」干預
參與者:19 名挪威患者(同時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主要觀察指標:血糖、胰島素、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瘦素(leptin)、脂聯素(adiponectin)等
介入方式:
記錄參與者在基準期的 3 天飲食(正常飲食)
再讓他們在 3 天內改為「低脂飲食」,盡量減少可見脂肪、增加富含纖維的食物
每日熱量保持相近,但脂肪佔比由約 39% 降至 22%
研究數據與結果
瘦素:平均值由 12.1 ng/mL 下降至 9.9 ng/mL,女性受試者特別明顯
脂聯素:由 8.6 µg/mL 上升至 10.5 µg/mL
總膽固醇:由 6.3 mmol/L 稍降至 6.2 mmol/L
高密度膽固醇(HDL-C):由 1.13 mmol/L 降至 1.10 mmol/L
胰島素敏感度及血糖:3 天後尚未見明顯改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島素變化不大
小結與建議
即使只有三天的低脂飲食,也能在脂質指標與脂肪細胞激素(瘦素、脂聯素)層面出現變化。不過,時間太短可能不足以影響血糖控制或胰島素敏感度。長期來看,較長時間的低脂飲食或許能對血糖與胰島素產生更明顯的調整作用。
第二篇研究
5 天高脂飲食 (棉籽油 vs. 橄欖油) 的效果
研究方法與數據
研究目的:比較富含棉籽油(CSO)或橄欖油(OO)的 5 天高脂飲食,對血脂指標的影響
研究設計:隨機交叉試驗(參與者分別接受兩種不同飲食,每種飲食都維持 5 天,順序隨機)
參與者:15 名正常體重、年輕、健康的男性
主要觀察指標: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三酸甘油酯(TG)
介入方式:
3 天導入飲食(做為基準)
進行 5 天的高脂飲食(棉籽油組或橄欖油組)
飲食前與飲食後皆安排血液檢測及測試餐評估(測試餐使用相對應的油)
血脂變化的具體數據
空腹血脂變化(以下以「飲食前 → 飲食後」表示,僅列出棉籽油組明顯變化):
總膽固醇:148.40±6.39 → 135.93±6.31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92.20±5.57 → 78.13±5.60 mg/dL
三酸甘油酯:80.11±4.91 → 56.37±5.46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6.67±2.41 → 50.24±2.20 mg/dL(顯示上升)
餐後血脂:棉籽油組在餐後的三酸甘油酯也顯著降低,其 8 小時曲線下面積(AUC)由 954.28±56.90 降至 722.16±56.15 mg/dL/8 小時;橄欖油組則無顯著改變。
可能機制:推測棉籽油中所含的環丙烯脂肪酸(如二氫 sterculic 酸)能抑制體內合成脂肪酸的酵素活性,進而減少三酸甘油酯的產生。研究中也觀察到血漿中的棕櫚油酸(16:1, n-9)濃度下降,代表該酵素被抑制後,內源性脂肪酸的生成減少。
小結
只要 5 天富含棉籽油的高脂飲食,就能看到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及壞的膽固醇都下降,同時好的膽固醇還上升,顯示「高脂飲食」不一定都對血脂不利,關鍵在於所選的油脂種類。
第三篇研究
3 天高碳水飲食加運動,避免三酸甘油酯飆升
飲食與運動干預的比較
研究目的:探討改用高碳水飲食時,三酸甘油酯(TG)及其殘餘物是否會明顯累積,以及運動是否能防止這種累積
研究設計:三種條件比較
參與者:8 位停經後婦女(健康)
介入方式:受試者分別在以下三種情況下,進行相同的高脂混合膳食測試:
低碳水飲食 3 天:先吃低碳水,之後進行測試餐
高碳水飲食 3 天:先吃高碳水,之後進行測試餐
高碳水飲食 3 天,同時每天快走 60 分鐘:先吃高碳水,但每天規律運動,之後再測試
運動如何防止三酸甘油酯飆升
高碳水 vs. 低碳水:
高碳水飲食後,不論是空腹或餐後的三酸甘油酯都顯著高於低碳水飲食後
研究中一組數據顯示,高碳水狀態下的空腹三酸甘油酯約為 1.58±0.19 mmol/L,而低碳水則為 0.96±0.12 mmol/L
餐後 6 小時內的三酸甘油酯曲線下面積(AUC)也明顯增加
殘餘脂蛋白上升:高碳水飲食後,血中富含三酸甘油酯的脂蛋白(B-48、B-100)以及殘餘脂蛋白的膽固醇含量都有升高
運動干預:若在高碳水的同時,每天快走 60 分鐘,則不會出現上述三酸甘油酯與其殘餘物的大幅累積。運動能促進脂肪分解、減少肝臟三酸甘油酯分泌並提高身體對脂肪的利用效率。
生活中如何運用這項研究結論
高碳水飲食在短短三天內就能讓三酸甘油酯快速上升,但若每天規律運動,則可「抵消」高碳水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於喜愛碳水化合物或因某些需要而短期增加碳水的人,加入運動能有效降低血脂堆積風險。
如何應對短期飲食導致的三酸甘油酯飆升?
日常生活中的 4 個調整技巧
不要只看「抽血前一天」
三酸甘油酯對於「近期」幾天的飲食就相當敏感。如果想讓抽血結果更真實地反映日常狀態,至少在抽血前 3~5 天就要保持穩定的飲食,不要暴食或突然大幅改變飲食型態。
留意油脂種類
從第一篇研究可知,高脂飲食並非一律對血脂不利,富含棉籽油的高脂飲食反而能降低三酸甘油脂和壞的膽固醇。可見「油脂成分」才是重點,建議在選購食用油時多加比較,並衡量自己身體狀況。
控制脂肪與碳水化合物
過度高碳水或高脂,都可能在幾天內就引起血脂的劇烈波動。若想降低三酸甘油脂,短期「適度碳水、適度脂肪」的搭配能帶來明顯效果,但也要避免過度極端,以免造成其他營養失衡。
每天適度運動
第三篇研究顯示,一旦能在高碳水飲食期間維持每日一小時的快走,三酸甘油脂升高幅度大幅減少。無論減肥或控制血脂,運動都是關鍵因素,尤其能讓身體更有效地利用血中脂肪,預防脂肪在血管內過度累積。
穩定三酸甘油酯的最後提醒
3-5 天的飲食大有影響!
透過這三項研究可以看出,三酸甘油酯與血脂並不只是一兩個月飲食的反映,有時「短短幾天」的大幅調整,就能讓檢驗數據出現明顯變化。因此,如果想讓抽血報告更準確地評估健康狀況,建議在檢查前至少 3~5 天,盡量維持穩定且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對於三酸甘油酯偏高的人,也當然不是只有抽血前3~5天才開始注意,平時更要養成長期良好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才能從根本處守護心血管健康。
參考文獻
Polley KR, Oswell NJ, Pegg R, Paton C, Cooper JA. A 5-day high-fat diet rich in cottonseed oil improves cholesterol profiles and triglycerides compared to olive oil in healthy men. Nutrition Research.
Mostad IL, Qvigstad E, Bjerve KS, Grill V. Effects of a 3‐day low‐fat diet on metabolic control, insulin sensitivity, lipids and adipocyte hormones in Norwegian subjects with hypertriacylglycerolaemia and type 2 diabet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Koutsari C, Karpe F, Humphreys SM, Frayn KN, Hardman AE. Exercise prevents the accumulation of 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 and their remnants seen when changing to a high-carbohydrate diet.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25/3/9 撰寫
洪暐傑醫師
相關內容推薦

3分鐘看懂吃維生素D到底會不會失智症
維生素D恐增加失智 「維生素D是雙面刃?國衛院發現老年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3恐增加失智症風險」—衛生福利部網站焦點新聞 2022.8.30 有關於2022年8月,有個健康議題的重磅級熱門話題,國衛院發表

補充鈣質會不會造成腎結石–分析3種營養素對腎結石的影響
補鈣與腎結石的相關研究 ❇️有位阿姨前陣子不小心跌倒,結果就發生大腿骨折,檢查起來有骨質疏鬆,於是建議阿姨要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同時也要打骨質疏鬆的藥物,阿姨聽到要補鈣,覺得十分擔心,怕補充鈣會造成腎

骨折那刻才發現原來有骨質疏鬆
由於骨質疏鬆症常常是沒有症狀,等到不小心跌倒就出現骨折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有骨質疏鬆。對於骨質疏鬆預防需要從生活中開始做起,洪暐傑醫師與照護線上團隊合作,共同合作拍攝的骨質疏鬆症影片,與大家一同分享

3項骨質疏鬆症自我評估重點-蘋果VIDEO TALK
駝矮痛口訣~敲響骨質疏鬆症警訊 骨質疏鬆症自我評估方式 骨質疏鬆症通常是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骨折的那刻才發現原來自己有骨質疏鬆,而生活中怎麼查覺到自己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呢?這時候可以運用駝矮痛這個口訣,

為什麼抽血說高血鈣卻還是骨質疏鬆?1個比喻馬上秒懂
造成高血鈣與骨質疏鬆的元兇 副甲狀腺亢進 ✴️有位阿姨健康檢查完,一項一項的跟阿姨解釋著報告。 👨⚕️洪醫師:阿姨妳有骨質疏鬆唷,骨質密度標準是-1,如果是-2.5以下的話,是骨質疏鬆,阿姨妳是-3

喝茶會不會造成骨質疏鬆症?2項醫學研究告訴你該怎麼喝茶才對
✴️ 有位60歲的北北,骨密度檢查結果是-3.5,標準值-1以上是正常,-2.5以下是骨質疏鬆,北北算是骨質疏鬆,而阿姨,也就是北北的太太,檢查起來骨密度是-1.8,骨質比北北明顯好很多,阿姨看到結果

吃水果會不會造成糖尿病?5點迷思大解密
✴️有對60多歲的阿北阿姨一同來看診,阿北本身有糖尿病,規則使用藥物治療中,阿姨是糖尿病前期,血糖有偏高但是還不需要開始用藥,今年夏天有很多好吃的水果,兩位長輩為了水果開啟了辯論模式。阿姨說「你就是水

給我1個打流感疫苗的理由!保心護腦一次實現
❇️十月開始是流感疫苗開始施打的季節,對於每位看診符合資格的,我都會固定詢問一下要不要看診當日也打流感疫苗呢,有位阿北聽到流感疫苗,笑著說「醫師感謝關心啦,不用啦,打那個流感疫苗要幹麻,人家說打疫苗是

探索多種癌症早期檢測新里程碑:血液檢查的5大驚人結果
❇️三高的阿北說著近期有失眠的問題,阿北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醫師,最近我的表弟大腸癌過世,原本都很健康的。現在醫學那麼進步,有沒有辦法早一點檢查出癌症來呢?像是驗個血就什麼都知道這樣」,關於這個問題,